学习习惯

1.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任何行为都是由思想支配的。正如以前出现的由于非主流文化对学校的渗透而在学生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的世俗甚至庸俗化行为,其根基,就是少数学生缺少自我完善的要求,从而产生“无聊”心理和浮躁心理以及偏执心理和叛逆心理所至。因此,抓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关键还是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保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把行为的养成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事学生工作的同志,尤其是班主任义不容辞,我们要提倡集体、社会对个人的约束,通过个人影响集体,集体带动个人,形成合力,这样就可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提高学生自控力,培养良好习惯

随着社会上黑网吧的增多,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进网吧,不学习,在班内搞恶作剧,遭到老师、同学们的反对,家长无奈。当老师和他们谈话时,他们也认识到自己这样做不对,就是到了关键时自己把握不了自己。为此,我每当接手一个新班,就先观察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习惯,针对实际,利用班会课,向学生阐述不良习惯的形成,会对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危害,然后在班内开展大讨论,提高认识,再分别写出纠正不良习惯的具体措施。为了监督落实,开展了学生自治,班委会成员和值日班长每人一本事先统一设计好的笔记本,把每天班内发生的好人好事和行为不规范的人和事全部记录下来。由班长每周汇总一次,按学校学生行为规范管理方案进行量化考评,在班会课上公布,对于在本周行为不规范的典型人,先进行个人反思,查找原因,制定出自我改正的措施,再由同学们对此事进行评论,既教育了本人又教育了大家,这样以来形成了大家互相监督,自我控制的良好氛围,铲除了滋生不量习惯的土壤,使那些行为不规范的学生强化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逐步改掉了他们的不良习惯,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


3.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促进学生自治

班会课是教育学生的好阵地,利用好这块阵地对管理好班级非常重要。每学期开学初,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引导他们讨论修订出本班的班风、学风、奋斗口号及要召开的主题班会的题目,并确定每个主题班会的主持人(一般由班干部主持),每个主持人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使主题班会达到预期的目的,都会提前做好准备,让班主任把关。


4.加强问题行为学生的针对性教育

纠正学生已经存在的某些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尽管班主任对规范时时讲、天天讲,总希望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但由于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例如:我们班曾经有一个学生言行举止野蛮、粗俗、穿着华丽、迷恋吃穿、沉湎物质享受,讲排场、比阔气、玩物丧志;而还有个学生把打架闹事看成是“勇敢”,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拍马屁”;还有的学生受市场商品经济意识的冲击,滋生出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等。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全面、及时、迅速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对后进生,要随时跟踪调查,掌握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分析其后进的原因,对症下药,通过导向扶志、正面交心、欣赏优美歌曲、观看健康高雅的影片,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生产劳动、文体娱乐活动等方法,及时纠正其错误言行,把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针对其易反复的特点,不能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而应更加耐心细致,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做好转变工作,否则将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5.加强与家长联系,共同促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个别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纠正起来非常困难,单靠集体教育和个别谈话已收效甚微,对于这样的“头痛生”改掉他们的不良习惯实在不容易,就要采取“表本兼治”的办法,关键在于把握火候。首先冷处理,火候一到(表现充分,素材积累得多,已到了不治不行的时候),请家长到学校,共同商议治理的办法进行教育。共同谈话,摆事实、讲道理,让其认识到自己再这样继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认识后,令其写出改正措施,通报全班,家长配合“断其财路,监督其起居”。师生共同监督,强令改正。这种措施的实施,关键在于请家长的时候要“及时”,不能提前,也不能滞后,要把握好时间,做到及时,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