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已深度融入教育领域,为传统专业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虽能系统传授知识,但缺乏互动性与创新性,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与主动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线课程、线上教学平台不断涌现,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为进一步保证线上教学资源质量、完善教学平台功能、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积极探索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智慧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构建智慧教学模式对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意义重大。智慧教学模式能够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拓宽知识面。通过运用多媒体、虚拟仿真等技术,抽象的文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还能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
创新课程设计,激发创作活力
为构建高效的智慧教学模式,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举措。在课程设计创新上,学院打造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媒体文案创作”特色课程。在课程开展前,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向学生推送互联网上的爆款文案案例、新媒体写作技巧课程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新媒体文案创作的特点与要求。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头脑风暴,针对不同的产品或品牌,构思文案创意,并进行小组间的展示与互评。课后,学生将完成的文案作品发布到线上教学平台,教师结合专业工具对文案的传播效果进行模拟分析,并给出针对性的修改建议。通过学习这一课程,学生在各类新媒体文案创作大赛中的获奖率提升了25%,不少学生的作品还被企业实际采用。
整合教学资源,满足多元需求
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学院积极搭建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属的教学资源库。整合了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等平台上的海量文学资源,涵盖经典文学作品、学术研究成果等。同时,学院还自主录制了一系列特色教学视频,包括重庆本土文学研究、文学与跨文化交流等内容,体现了教学资源的地域特色与深度。目前,该资源库已拥有各类资源5000余项,学生每月的访问量达到3000余次,有效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习热情
在教学方法创新上,学院积极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古代文学课程中,教师借助学习通平台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如让学生观看古代文学名家讲解视频、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原文并完成简单的知识问答。课堂上,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课后,学生在平台上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及时给予点评与引导。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后,学生对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30%,课程考试的通过率也从原来的80%提升至90%。
提升教师能力,助力教学改革
学院注重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升,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鼓励教师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同时举办教学技能竞赛,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目前,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中,90%以上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开展教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智慧教学模式成效显著。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对专业知识掌握更加扎实。在学院最近的一次期末考试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平均成绩较上一学期提高了7分,优秀率提高了5%。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培养。许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活动,取得一系列成果。在就业方面,智慧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更具竞争力。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拥有创新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进入互联网、新媒体等行业,从事文案策划、编辑等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智慧教学模式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同时,加强与行业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